一面ppt课件,海尔x105,张柏芝郑伊健
中国货币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的 贝壳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新的货币。其中有五次重大演变: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杂乱形状到统一形状、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文书重量到通宝、元宝 、金属货币到纸币 交子 。
1.自然货币 人工货币
早在商朝时期,人们使用的货币来自于自然界中的 贝壳 。贝壳轻便、易携带、耐磨损,很多文字都是贝字旁,例如:财、贩、贡、贫、贪等。但是随着商品交易量的不断扩大,贝壳数量无法满足人们需求。而人们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金属-铜,于是人们就用铜仿制贝。铜制贝的出现实现了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2.杂乱形状 统一形状
商朝仿制铜贝出现之后,一直到战国后期,中华大地上由于各地区诸侯割据,各个诸侯国都在仿制铜贝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国家的货币。例如: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等。
秦灭六国后,同时也废除了列国旧的货币政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取代天下货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秦半两钱的横空出世,实现了中国古代货币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3.地方铸币 中央铸币
秦灭汉初,国家政治制度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郡国自由铸钱,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五铢钱实现了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4.文书重量 通宝、元宝
西汉至隋朝以来,币制虽有一定的变化,但是总体上未出现重大变革,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 半两 、 五铢 等等。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 开辟新纪元 之意,统一铸造 开元通宝 钱。 开元通宝 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5.金属货币 纸币交子
至北宋时,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商品交换变得越来越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增加八十万贯。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由于金属钱币数量多、质量大、难携带,所以当时四川地区逐渐衍生出了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交子是中国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本文地址:http://www.weixinrensheng.com/lishi/178299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