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莫邪,淘店通,云集拉一个人提多少钱
美食家孔子活到七十三,美食家袁枚活到八十二,就是因为人家会吃。这时候可能也有人会泼冷水:那苏东坡为啥只活到六十五?无奈之下有人只能说:苏东坡是吃荔枝吃多了,撑死的。
当然,说苏轼苏东坡吃荔枝撑死或者上火而死,纯属瞎掰,经不起任何考证。咱们今天要说的是古代最有名的三位美食家,是看他们的养生之道:过犹不及,想长寿,就要会生活,就要有好心态。
要问中国历史上谁最有名?皇帝中当然是秦皇汉武,文有孔子,武却未必是关公——文圣人一直是孔子,关羽当武圣人,时间远没有姜尚姜子牙时间长。
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大家都知道孔子精通六艺,也知道他身高两米力大无穷,暴脾气的的子路在他面前,也是服服帖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孔子还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美食家——这是从时间上来说的。
孔子的美食四原则,现在有几人能够做到?
孔子爱吃,也会吃,这一点大家看看《论语》就知道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孔子的“美食经”大致可以总结为四个原则:第一、食材一定要新鲜,臭鱼烂虾僵尸肉,坚决不吃;第二、食物要讲究色香味形意俱全,刀工不好说明厨子手艺不高,所以“失饪、割不正”的东西坚决不吃;第三、吃东西要荤素搭配还要适可而止,姜肉虽好,也要适量;第四、坚决不吃外卖和路边摊。
孔子的美食四原则,即使是现在,也很少有人能做到,看这篇稿子的读者诸君,百分之九十以上吃过路边烧烤和外卖,鸭子做的烤羊肉串,十八块钱一只的烧鸡,三十块钱一斤的“清蒸大闸蟹”,这些东西吃下去要是不拉肚子,那说明您的肠胃功能好。至于喝多酒不出乱子,笔者是做不到的,因为“断片儿”之后干了啥,自己也不知道。
至于色香味意形俱全的美食,那只有在电影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笔者上班前在饭店呆过一段时间,知道所谓的乳白色“大骨汤”“鲫鱼汤”,全都是动物油脂的功劳——即使你一点骨头渣和鱼刺都不放,只要加进去一大勺荤油,清水也能熬成乳白色。
到饭店对某一道菜说咸道淡要求更换,那种事情笔者是绝不会干的,因为他们端回后厨,淡了加盐,咸了过水,再上来还是原先那一盘,至于其中有没有口水,那就要看厨师的良心了。
该吃的吃不该吃的不吃,什么饭店也不如家里做的放心。至于美味不可多贪,一般人都很难做到,所以有人说宋朝著名美食家苏轼苏东坡,就是“日啖荔枝三百颗”,这才上火辞世了。
日啖荔枝三百颗,苏东坡真的死于上火吗?
咱们今天说的核心内容,不是荔枝,而且苏东坡一天吃三百颗荔枝,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就像李白不会长三千丈的白头发一样,那只是豪放诗人的夸张修辞手法而已。
苏东坡的《惠州一绝·食荔枝》,是他在年近花甲的时候被贬至惠州的时候写的。在皇帝平均寿命不足五十的宋朝,六十岁就已经是高寿了,让一位六十岁的老人一天吃十二斤荔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一颗荔枝重量是二十到三十克,咱们按最小的算,一颗二十克,三百颗就是六千克,十二斤。
本文地址:http://www.weixinrensheng.com/meishi/305459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